媒体聚焦

当前所在位置:本站首页 >> 媒体聚焦 >> 媒体聚焦
媒体聚焦

深圳商报:龙头企业提前一年抢订深圳技师学院毕业生

广东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(左二)、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赵忠良(左三)等领导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揭牌。
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探索“企业新型学徒制”培养模式。

  12月7日上午,深圳技师学院举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揭牌仪式暨第13届技能节闭幕式。广东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、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赵忠良出席仪式。深圳技师学院院长李滔致闭幕词,杨红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,对深圳技师学院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。杨红山、赵忠良等领导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、平面设计技术两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揭牌。参加闭幕仪式的还有省、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,以及企业代表、家长代表和深圳技师学院师生代表1200余人。

  知名企业争相抢订学院毕业生

  深圳技师学院第13届技能节期间,包括宝马汽车、大族激光、丰田汽车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112家公司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,提前一年招揽高技能人才。在10月19日举行的宝马汽车经销商专场招聘会上,宝马汽车经销商原计划招聘65人。经过面试发现学生专业技能强,综合素质高,各经销商当场决定增加23个招聘名额,争相抢订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。类似“抢人”现象也在激光技术、电梯维修等专业的专场招聘会上演。

  深圳技师学院的学生为什么这么抢手?据了解,因为学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办学,瞄准深圳市产业规划和产业结构来设置专业,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培养人才。学院“校企合作”走在全国技工院校前列,该院校企合作经验多次在全国交流推广。

  目前学院合作办学企业有500多家,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4家、行业龙头及大中型企业252家。校企合作建立的学生实习基地288家,师资培训基地86家,产学研基地26家。学院与企业共同探索出“校中厂”“厂中校”“校中校”“技师工作站”“企业新型学徒制”等合作培养新模式,实现了合作多赢、共同发展。今年4月,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,借鉴德国“双元制”职教模式,实施“招生即招工,进校即进厂”,探索“企业新型学徒制”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。

  世界技能大赛两基地落户学院

  李滔介绍,最近学院被人力资源保障部确定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、平面设计技术两个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。在今年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,学院4位学生囊括平面设计技术项目全国前四名,2位学生获得珠宝加工全国第一名和第三名。图文传播系1位同学取得优异成绩,并进入国家集训队。目前,学院有7名选手进入3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开展训练,备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。

  技能节成为校企合作的大舞台

  技能节开幕以来,知名企业踊跃参与,校企合作广泛深入,成为校企合作的大舞台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41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冠名赞助技能节项目。如“奥的斯杯”电梯电气维修竞赛、“大族激光杯”激光秀技能竞赛、“华大基因杯”微生物检定技能竞赛等。28位行业专家来校举行专题讲座;168位企业专家来校担任竞赛评委。深圳缘与美实业公司、丰艺珠宝公司、深圳智汇谷集团等企业捐赠65万元奖金奖品,奖励技能节获奖学生。

  学院坚持“与产业对接,为产业服务”的理念。技能节共引进24个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开展竞赛,所有竞赛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,为社会创造价值。如“恒通杯”3D打印创新设计大赛、“联赢激光杯”激光工艺品技能竞赛,“兰亭杯”营销策划推广竞赛等。深圳缘与美实业公司、深圳峰汇公司专家在仔细评判学生的参赛作品后,当场决定采纳部分学生的设计创意,做成产品投放市场,并与参赛获奖学生签订录用合同,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。

  企业声音:参与技能节让公司受益匪浅

  深圳市缘与美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敬说:“我们已经连续6年参与、赞助学院的技能节项目。在今年举行的第13届技能节上,缘与美公司赞助冠名了珠宝首饰创意设计大赛,将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中遇到的难题,转化为学生竞赛的课题。比如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,设计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又符合90后、00后年轻人审美观的首饰产品。学生们提交的参赛设计作品整体水平较高,不少作品创意新颖独特,很受年轻消费者的喜欢。对于本次参赛获奖的优秀学生,我们当场就与他们签订了录用合同,邀请他们来我们公司工作。可以说,技能节也成为我们公司发现好苗子,挑选录用优秀员工的好机会。”

  曾敬表示,借助技能节这个平台,公司与学校的合作不断深化,关系日趋融洽,公司在新产品开发、人才招聘、企业技术攻关等方面收获颇丰。在深圳技师学院的帮助下,公司申请成立了“深圳市技师工作站”,今年还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技师工作站。每年公司都会提前预订一批珠宝专业毕业生,这些学生不但专业知识扎实,技能过硬,思维很有开放性和创新性,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生机和发展。公司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,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、设计、工艺、制作等项目中去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

  新闻链接:http://szsb.sznews.com/html/2016-12/15/content_3687006.htm